2019年贵阳学院图书馆4月图书推荐

作者: 时间:2022年03月30日 16:18 点击数:

       

风起,雨过,四月如期而至,花开,花落,带着缅怀的哀思,带着人间的温情,此时,读一本刻骨铭心的书,体味一段镂心刻骨的故事,随着雨滴慢慢渗透……



安妮日记.jpg

书名:

安妮日记

作者:

安妮·弗兰克

收藏库室:

二楼文艺书库

哲社主题阅览室

内容梗概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0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1日他们的藏身密室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作者简介

6159252dd42a28348b69929958b5c9ea14cebf51.jpg    

安妮·弗兰克

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女孩,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 Annefrank”。

推荐理由      

安妮用13岁生日礼物日记本记录下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亲历二战的《安妮日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安妮一家被捕后,日记被米普·吉斯发现并保存下来,二战之后的1952年再次出版为《安妮日记》,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



我们仨.jpg

书名:

我们仨

作者:

杨绛      

收藏库室:

二楼文艺书库

哲社主题阅览室

内容梗概      

女儿钱瑗去世于1997年,钱钟书去世于1998年。写作我们仨时,杨绛孤身一人。她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仨60多年的快乐往事,虽有淡淡的哀愁,但是却呈现出哀而不伤的基调。

作者简介

   

杨绛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推荐理由      

2003年,93岁的杨绛的长篇纪实散文《我们仨》出版,风靡海内外。以前觉得生死是天大的事,读罢掩卷才知生死原也平淡。更能从一个普通而又高尚的知识分子家庭和睦的日常中领略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慕名利、不图虚荣的高尚情怀。



此生未完成.jpg

书名:

此生未完成

作者:

于娟      

收藏库室:

哲社主题阅览室

内容梗概      

作者于2009年12月确诊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习惯和细节,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作者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写下了这本《此生未完成》。

作者简介

   

于娟

山东济宁人,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1年4月19日因患癌症离世。

推荐理由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浮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本书中,很多人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帕洛马尔.jpg

书名:

帕洛马尔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收藏库室:

二楼文艺书库

内容梗概      

《帕洛马尔》是卡尔维诺生前所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帕洛马尔极富想象力和思辨精神,他迷恋于对客观物体及其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不断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探究人与宇宙的关系,世界的紊乱和秩序,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在此,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最后的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

1923年生于古巴哈瓦那,其后随父母移居意大利。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1985年9月,卡尔维诺突患脑溢血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葬在地中海岸边的卡斯提格连小镇。

推荐理由      

“帕洛马尔决定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一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然后,恰恰是这时,他死了。死亡是人全部筹划的终结,但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存状态的结束,一代代人的更迭只是时间在一个个瞬间上的描述。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地达到智慧而开始行走,他没有到达,不代表智慧的消失。面对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和不如意,卡尔维诺通过《帕洛马尔》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END